有趣的一次实验叙事作文
在平凡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,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,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、自己能明白的语言,向开展的、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、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。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一次实验叙事作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今天中午吃完饭,我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—让鸡蛋浮起来。
我拿了一个透明的杯子、一个生鸡蛋、一支筷子、一把小勺子、一袋盐。一切准备就绪,我兴冲冲地做起了实验。我放了半杯水,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生鸡蛋,轻轻地放入水中,只见鸡蛋沉入水里一动也不动。接着,我舀了满满一大勺子盐放入清水中,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着。盐被水溶解了,可鸡蛋像贪睡的孩子一样“睡”在水底,不愿起床。我又往水中加了两大勺子盐,继续搅拌,只见鸡蛋伸了个懒腰,像喝醉了酒一样晃了几下,又沉到了水底。鸡蛋怎么浮不起来呢?看着杯子里的鸡蛋,我有点失望。我垂头丧气地用筷子敲打着杯子。要放弃吗?当然不!我又捡起了勺子,不慌不忙地加了三大勺子盐,用筷子搅拌。这一下鸡蛋耐不住性子了,圆圆的脑袋露出了水面,睁开了眼睛,向四周张望着这五彩缤纷的世界。我欢呼着跳了起来:“成功了,成功了!”我轻轻地用手指把它往水里按了按,它像一个弹力球,一下又浮出了水面。
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?我赶快上网查资料。原来因为盐水密度比清水大,浮力也增加了,所以鸡蛋会浮起来。
这真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实验。
这天我们有一节课学科,上课了,马老师走进教室,手里还拿着一个铁球,一个铁圈和一站酒精灯。我们看着这些东西就问下面要做什么实验,马老师没有回答我们,而是神秘的一笑,我们更是丈二和尚——摸不着头脑。
只见马老师让同学们接来一盆水,然后对我们说:“同学们,你们说铁球能不能钻过铁圈?”我们都异口同声的说:“能!”马老师证明了铁球能钻过铁圈,这是马老师又点燃了酒精灯,把铁球拴在铁线上并有把它系在了铁筷上然后放在酒精灯上烤,我们的眼都聚集在一点那就是——铁球。过了一会马老师把铁球拿了下来,又问了我们同样的问题,我们还是保持原来的意见。马老师笑了笑,有把铁球放在了铁圈上但铁球并没有穿过铁圈,我们都瞪大了眼睛不肯接受眼前的现实。这时马老师把铁球放在了水里,水面上立刻冒出了几缕白色的烟雾,水里也冒出了气泡。做完一切,马老师有把铁球放在了铁环上,铁球竟然奇迹般的通过了铁圈。马老师这才跟我们说这是热胀冷缩的性质。
物体的热胀冷缩真神奇!
今天上作文课,老师说:“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。”
话音刚落,老师打开电脑,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字:一张纸能对折几下?
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,有的同学叫道:“这么简单?”有的同学说:“最少可以折十下。”还有的同学喊道:“哈哈,我折一百下都不成问题。”
老师让大家安静下来对我们说:“既然这样,那就请你们来完成这项实验。”
拿到纸,我迫不及待地对折起来。前两次很简单,第三次渐渐变硬了,第四次纸开始胀了起来,第五次整张纸几乎都成了铁似的……后面越来越难,当我折完第六次打算折第七次时发现,我无论怎样用力都折不起来了。
这时,老师发话了:“请折了十下的同学举个手。”全班没有一个人把手举起来,老师笑了起来:“那谁刚才说折一百下都不成问题的呀?”接着又说:“你们折了多少下?”我们异口同声地说:“六下。”说完我们都笑了起来。
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实验,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,在没做过的情况下,不要着急下定论。
老师点评:按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顺序,清楚的记叙了这次实验活动,丰富的细节描写,使作文很精彩!
9月20日星期六晴
星期六下午,在育成文化培训中心的作文班上,我们的作文老师李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蜡烛烧纸杯的实验。
李老师先准备好材料:一个纸杯,一个打火机,一根蜡烛。在做实验之前,李老师提了一个问题,她问:“蜡烛能烧着装着水的纸杯吗?”老师的话音刚落,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大战。
“请安静!”老师微笑地说。“大家都有不同的`意见,那么我们就亲自做一做吧!”
开始做实验了,李老师先把蜡烛点燃,再把蜡烛固定在桌子上。然后把装一大半杯水的纸杯小心翼翼地捧在蜡烛的上面。大家跑到讲台上趴着,仔细地观察着。10秒过去了,20秒过去了。直到44秒的时候,杯底还没燃烧。老师让我们把手指放进水杯里面,我感到水里有点温热温热的。多神奇啊!我们都忍不住欢呼起来。
这时,李老师又问:“如果倒掉里面的水,纸杯会燃吗?我们又做了一次实验,把倒掉水的纸杯放在蜡烛上,果然点着了。
原来,纸杯烧水时,水吸收了纸杯的热量,所以纸杯才不会燃。
这次实验真神奇!
在学校里,我们正在上科学课。科学老师正在讲一个实验的做法,实验名叫“盐水变淡水”。
实验的做法是这样的:现在一个大碗里倒一些盐水,再在大碗里放一个小碗,盖上保鲜膜,然后在小碗的上方放一块石头,最后放到阳光下晒。科学老师还卖了一个关子:“如想知道它是怎么变淡水的,就自己回家做一做吧!”
中午回到家,我迅速写完作业,开始做实验。我先做了一些盐水,再按老师说的,把东西放在太阳底下,躲到屋子里观察起来。
不一会儿盐水就开始变成水蒸气来到保鲜膜上,慢慢形成了一个个小水珠,因为有石头压着水珠,都顺着向下汇聚最后积少成多,便落到了小碗里。
小碗里的水很快从几滴水珠变成了一大碗水,我取出小碗尝了一下,已经没有什么盐味了,就和人脱水时喝的盐水一样。我用这些水再试了几次,就完全变成淡水了。
这次实验让我体会到大自然无穷的奥秘,也让我感到科学实验的乐趣,这真是一次有意思、有收获的实验。
今天,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,实验的名称叫“考考舌头”。老师准备好了白糖、盐、咖啡粉和米醋,分给我们每人一根筷子,打算考考我们的舌头哪个部位对什么味道最敏感。
实验开始了,张权昊一副猴急样,抢着说:“我先来,我先来!”老师用他的筷子在白糖里点了一下,吩咐张权昊张开嘴巴吐出舌头,然后老师拿筷子在他的舌尖上点了点,张权昊笑眯眯地说:“嗯,真甜啊!”接着老师也用我的筷子蘸了白糖后点在了我的舌根上。“嗯,味道没有张权昊说的那么甜么?”我疑惑地说。老师又用筷子在我的舌尖两侧点了一下,我 也只感觉有一丝丝的甜味,直到老师在我的舌尖上点了几下后,我才感觉到一股甜味慢慢地扩散开来,传遍全身。我这才明白原来舌尖对甜味是最敏感的。
我们还试了米醋、盐和咖啡粉,知道了舌头两侧喜欢酸味、舌根特别能体验苦味、而舌尖两侧却对咸味最是敏感。真是不试不知道,一试才明了,我们的舌头还是一位品尝师呢!
你知道一张纸最多能折多少次吗?你是否想过这个问题?在一次有趣的作文课上,我找到了答案。
那是一次作文课上,老师给我们每个人一张A4纸,让我们来折看看最多是否能超过九次,我觉得非常容易自信满满地拿起A4纸就折了起来。
真是轻松啊,我折了两次,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办到。我继续折,到第四次时,纸竟然已经缩成了一个鸡蛋那么大,而且纸也变得硬硬的,但还可以折。我继续折下去,已经是第七折了,还有两折就可以成功了。可这纸好像跟我作对似的,我咬紧牙关使出全身的力气折,但就是折不下去了。后来我干脆用拳头来砸,砸了好几次才把纸给砸了下去,可只已经不成“纸样”了,由此我想下面的也折不了了。最终我终于明白,原来一张纸最多能折七次。
经过这一次实验,我受益匪浅,这使我明白的不仅仅是实验的答案,还是我懂得了生活应该不断探索,不断发现,这样才有意义。
老师点评:因为过程描写非常生动准确,所以实验过程的趣就让人难忘。
“第十一次”“第十二次”“第十三次”……厨房里不断传出我的声音,“耶!我终于成功啦!”接着,我又大喊一声,你可能会问我在干什么,好吗,就让我慢慢来告诉你吧。
我无意中在视频上看到一个小实验,就是用湿筷子插入一瓶米里,可以将米提起来。我很好奇,决定亲自做一下看是不是真的。
我走进厨房开始准备,一根筷子、一杯大米、一碗水、一个空塑料瓶。
我先把米装进塑料瓶,接着用水将筷子打湿,再将湿筷子插入装有米的塑料瓶。已经到最后一步了,我非常紧张,要是失败就前功尽弃了。我小心翼翼地把筷子慢慢提起来,耶!一整瓶米真的被提起来了,筷子成了大力士!
原来,当湿筷子插入米里时,米会吸收筷子上的水分,造成筷子、瓶子和米之间产生了摩擦力,所以将筷子上提时,米和瓶子就一起提起来了。
原来在我们身边,处处有科学。只要留心观察,善于发现,勇于尝试,就会有新发现。
科学实验乐悠悠,今天做个小实验……我唱着自己编的歌,兴高彩烈地走在路上,今天,科学徐老师要带领大家做一个小实验,材料有:电池,连接线,开关和小灯泡。
一进科学教室,徐老师就说:谁能把我手中的小灯泡点亮?我迅速举起手,老师指指我,我马上到讲台上做了一遍:先把连接线接到电池正极部位,再把连接线的另一端接到开关的接头上,然后把另一根连接线接到开关的另外的接头,再把这根线接到小灯泡的接头,最后,拿出第三条线由小灯泡连到电池。
我手舞足蹈地按了一个开关,灯泡没有亮,我带着疑问又按了一下开关,灯泡还是没有亮。这不可能!我大叫一声,教师和同学们立刻围了过来。老师小心地检查了好一会儿,哦,原来是电池没电了,重新换了一节,果然如此,电灯真的亮了,我和同学们顿时欢呼起来。
随后,老师说了原因:电流从电池到了开关,把开关打开,电流经过开关到了电灯,所以灯泡才会亮,随后经过灯泡返回电池。
听完原因后我和同学们恍然大悟。我想:只要我们细心探索,坚持努力,就一定能成功。
文档为doc格式